2017年最好吃圍爐團圓飯輕鬆吃推薦
立即預購年菜:https://goo.gl/SGH34Y
遺憾的是,吸引人才剛好是台灣的弱項。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近年來台灣留住人才的能力明顯低於鄰近的競爭對手中國、韓國,吸引人才的能力亦同樣遜色(詳見圖1),顯示台灣不僅難以吸引好人才,人才流失問題更加嚴重;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Economics)更預測,2021年台灣技術人才將明顯供不應求,並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惡化,人才缺口為受調查46國之最(詳見圖2)。
更何況,在技術進步日新月異下,產品從萌芽、成長再到成熟、衰退的生命週期快速縮短,使廠商面對超額獲利期急速壓縮的龐大壓力。在提高營運效率,加快產品投放至市場
的步伐之餘,更積極改進材料品質與工藝,增強複雜產品的生產靈活性等,才能在比拚速度、品質、價格、特色的年代,和競爭對手一較高下。這也是當前智慧型手機業者逐漸將研發重心分散至穿戴式裝置(wearable device)、虛擬實境(VR)技術應用等多重領域的原因。
撰文/梁國源
工作未滿3月=一輩子完蛋?網熱議
三支箭失靈台明年GDP僅增1.8%
☉ 既有生產模式將出現
革命性變化
以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術中應用最廣泛的3D列印為例,其可透過層層堆疊的加法方式製作商品,大為改變原有的減法生產模式,使業者不需要再為如何切削雕琢模具,才能減少無謂的材料浪費而大傷腦筋;抑或是目前正在建構中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將藉由智慧晶片等眾多資訊承載體,與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相結合,將原先雜亂無章、過於分散的巨量訊息全數集中管控。再藉由大數據的長期累積與統整分析,充分掌握個體的獨特需求,尋找出最適合每位消費者、企業、政府的方案,皆是意義重大的生產革新,使製造服務化、靈活化、節約化、智慧化的理想成為可能。
也就是說,在電腦智慧管控讓即時調整與效率生產變得易如反掌後,當前客戶提前下單以便業者大量製造,廠商盡早累積庫存以利客戶後續追加訂單等傳統生產模式將日漸式微。
眼見人類社會演進的趨勢,愈來愈朝向先進製造業傾斜,各國政府為搶得先機,無不想方設法營造有利相關產業成長茁壯的環境,並從旁盡力輔助,強化國家競爭力,以避免遭他國占盡產業革命甜美果實的命運。像是2011年美國、德國率先提出先進製造夥伴(AMP)計畫、工業4.0概念,即是期望透過再工業化
(Reindustrialization)提升高階製造技術,進而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生產活動,重組生產鏈,發揮重振製造業的功效,以及維繫製造領域領先優勢的目的,並順勢帶動就業與經濟發展。
☉ 時代趨勢促使先進製造業加速發展
具體而言,美國以強化先進材料、生產技術、製程、數據資料與設計等產業共通基礎能力,為主要的技術發展推動項目,也增設國家創新研究網路(NNMI),促進產、學、研相互合作,加速將科學研究成果落實於產業應用,促使製造業回流,並提升創新能力與競爭力;
德國則以物聯網、網路服務(IoS)為範疇,發展水平整合價值網路、終端對終端流程整合、垂直整合製造網路、工作站基礎及網實融合系統等技術為核心,建構出具有製造領先優勢的智慧工廠。
更重要的是,先進製造業的嶄新生產模式,不僅正在大肆破壞全球製造業生態體系原有的互動與平?,亦與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消費者意識與個人主義盛行、環境永續發展等大趨勢不謀而合,使其必然為人類社會帶來劃時代的變革及典範轉移。
金屋藏嬌台北市這種價格太誘人
何以如此?該報告針對全球高階主管的調查結果顯示,人才連年擊敗成本優勢、勞動生產力、__供應商網絡、法規制度、教育系統、實體基礎建設、經濟、貿易、金融與稅務制度、創新政策與基礎建設、能源政策、當地市場的吸引力、健康醫療制度等要件,成為推升全球
製造業競爭力的首要因素,突顯出菁英腦力激盪迸發的創意火花大小及新技術可行度高低,實乃決定一國能否在先進製造領域站穩腳跟的關鍵。
勤業眾信發布的〈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GMCI)指出,在美、德、日、英等20世紀製造業龍頭持續投資、開發高價值的先進製造技術下,預估2020年中國將把全球最具製造業競爭力的頭銜讓給美國,屈居其後;而先進製造業的蓬勃發展,也將讓德國與日本成功對抗人口嚴重老化的趨勢,續居全球製造業第3、4名的強權。相較之下,過去標榜高效率、低成本製造的台灣,卻從2013年的第6名、跌落到2016及2020年的第7及第9名(詳見表)。
☉ 美、德以AMP計畫、工業4.0領跑
先進製造業將如何改變當代與規模經濟相伴的生產模式?首先,過去廠商透過大量生產同質商品模式,壓低製造成本,人們也慣於扭曲自身需求,選購市場上規格既定的商品。如今,隨著網實融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發展,客製化少量生產不再如以往般窒礙難行。
至於台灣方面,亦試圖從優化領航產業智慧供應鏈生態系統、催生新創事業、促進產品與服務國產化、掌握關鍵技術自主能力、培育實務人才、挹注產業政策工具等6大面向著手,優先推動電子資訊、金屬運具、機械設備、食品、紡織、物流及零售服務、領航農業等8項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其國際競爭力與不可替代性,達成讓製造業、商業服務業、農業生產皆能數位化、預測化、人機協作化、智慧化,搶占全球智慧供應鏈關鍵地位的最終目標。
迄2016年,政府進一步將資源匯集在「五加二」創新產業之上,希望能藉由聚焦綠能、國防、智慧機械、生技醫藥、亞洲矽谷、新農業、新材料循環園區,重塑台灣產業的全球競爭優勢。
同時,著重發展資訊處理、精密加工、製造環境、接合裝配、立體塑型、表面處理、機械控制、複合新機能材料、材料製程、生物科技與量測技術等,意欲重新擦亮日本製造招牌;中國則藉由發展智能製造設備、新一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物聯網、雲端運算等技術,強化自主創新能力,並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製造業資訊化與高階化,以及2025年成為製造強國的目標。
※ 本文由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同時,隨著消費者意識與個人主義抬頭,讓需求趨於多樣化;人口減少及氣候變遷、資源枯竭危機所造成的減少使用(Reduce)、物盡其用(Reuse)、循環再利用(Recycle)的環保3R風潮興起,再加上材料成本攀升,都令舊有的規模經濟、減法生產模式恐難以為繼,迫使業者尋思及著手改良多樣、少量製造的新技術,以及提升資源運用效率的新製造手法。
※ 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2016年12月號》。
台灣8年級生怎麼了?網友掀論戰
☉ 搶攻頂峰
?人才競爭力是取勝關鍵
然而,各國雖有這些看似高瞻遠矚的先進製造業推廣計畫
,但概念與政策架構的同質性頗高,究竟誰能拔得頭籌?
☉ 亞洲國家以自身優勢強化競爭力
由此可知,當先進製造業的決戰地移師至人才,即腦力競逐時,台灣產官學界實應透過教育體系、職業訓練(含在職訓練),提供廠商充足的高素質人力,更須解決人才外流問題,以及重新檢視與改善相關制度對外來優秀人才的友善性。
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的活絡,會衍生龐大的電信、旅遊、物流、銀行、資訊科技等支援性基礎設施與服務之需求,能有效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並創造為數眾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先進製造業具有研發、技術密集的特性,從業人員創造的附加價值較大,人員薪資報酬通常相對較高,有助於一國高薪與優質工作的創造、所得水準的提升與分配的改善,乃至於民間消費成長的維繫、出口動能的增強、研發能量的蓄積、競爭力的增進等面向,均助益良多。
因此,若台灣執政者仍未找出先進製造業的精要所在,抑或已知相關核心思維,卻受現有制度及資源配置失當限制,且未見積極提升先進製造業發展最關鍵的人才競爭力,即便政府部門竭力試圖模仿美國、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大國的成功經驗,也只算是東施效顰。
要言之,政府發展先進製造業必須有雙管齊下的思維,亦即除了要對其有充分且明確的認知、完整的發展架構及規劃相應的產業政策外,還要兼顧攬才與留才,方可促使產業升級,再次擦亮台灣經濟奇蹟的招牌。(本文作者為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
在iPhone問世並在全球掀起一股智慧型手機熱潮之前,沒有人預料到手機尺寸竟會愈做愈大,扭轉往昔消費者認為手機就該輕薄短小的定律,更沒想過長年稱霸消費性電子領域的個人電腦市場,竟會被硬體規格相對普通的手持行動裝置所蠶食鯨吞。此一轉變,凸顯了先進製造業(詳見名詞解釋)崛起,將徹底顛覆你我既定的偏好與僵固性的認知,並為人類日常生活帶來綿長深遠的影響。
不甘未來競爭力繼續落居西方工業國之後,2015年日本、中國、台灣分別提出機器人新戰略、中國製造
2025計畫、行政院生產力4.0發展方案,變法圖強。其中,日本主打人機共存的未來工廠概念,透過感測器、控制與驅動系統、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結合,發展能相互聯網的機器人,以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
再者,已開發國家的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趨勢,不僅讓就業人數下滑,並日益加重社會負擔,全球化又讓國際間的競爭益發白熱化,使產業界為因應勞動力減少帶來的人工成本提高困境,以及力求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對智慧型生產、服務與照顧等用途的機器人需求益發迫切。
美女棄醫當接案族7天沒睡賺50K
中租辜仲立:員工年終最高12個月
快看到0.26了!日圓創近1年新低
混血美女Cosplay紅到大陸去
年輕夫妻賺7萬元全靠這3招過活
2012年,在〈英國高價值製造的未來展望報告〉(A Landscape for the Future of High ValueManufacturing in the UK)中,亦揭示資源效率、製造系統、材料整合、製造製程、商業模式5大領域的趨勢變化,足以影響未來發展。因此,英國透過整合研究機構、鼓勵產學合作、設立國家及技術創新中心、編列預算推動研發等方式,將領先性技術、知識與經驗應用在產品製造、製程與社會服務上,以創造高經濟價值,促進經濟永續成長。
▲台灣銀行家12月號雙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劉泰英:保護主義曾引起世界大戰
一群沒資源的孩子在秘密基地翻轉命運
郭台銘奇襲三星明年停供LCD面板
先探/內資全制霸
台塑下周汽柴油各漲0.3元、0.4元
留言列表